蘋果(Apple)語音辨識軟體Siri可能遇到對手了,新款Viv語音互動軟體可能更有智慧。有趣的是,這對手竟是Siri的原始催生者所開發(fā)出來。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蘋果Siri催生者吉特勞斯(Dag Kittlaus) 和奇爾(AdamCheyer),展示最新的人工智慧(AI)計畫成果。
報導敘述1名工程師對著內建Viv功能的智慧型手機,用語音說出到辦公室附近的比薩店訂購比薩的指令,Viv還會回應“要不要加什么配料?“,幾位工程師開始七嘴八舌要求,Viv再詢問比薩店地址,40分鐘后,工程師要求的比薩就送到位。
這段期間,工程師不用打電話、不用Google搜尋、不用下載任何App。
國外媒體網站MacRumors舉例,Viv可以透過人類提出1個語音詢問,進一步完成晚餐訂位和購買電影票的任務,若電影票已經售完、或是餐廳沒有位置了,Viv可從語法上分析,進一步提供使用者建議。
MacRumors指出,這個稱之為Viv的新款人工智慧軟體,可能比Siri更先進,可以透過對自發(fā)性和基礎知識的模仿,實現(xiàn)相對復雜的任務。
相較之下,MacRumors表示,Siri語音辨識軟體則需要人類提出多個語音指令或是互動,才能完成同樣的任務。
Viv可與Uber、Florist One、SeatGuru、ZocDoc和Grubhub等第三方應用軟體商合作,進一步切入物聯(lián)網領域,進軍電視和汽車應用。
包括蘋果、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等,都積極推出虛擬語音辨識輔助軟體。
以蘋果為例,蘋果積極擴增聘請人工智慧團隊規(guī)模。國外媒體先前報導,近年來蘋果在人工智慧專家的人數(shù)規(guī)模,估計成長3倍到4倍之多,并透過并購方式,積極深化人工智慧技術。
蘋果先前已并購英國新創(chuàng)企業(yè)VocalIQ,這個新創(chuàng)企業(yè)主要是開發(fā)人工智慧軟體。VocalIQ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語言處理技術,打造一套虛擬助理軟體,可讓電腦“說話“,突破擬定腳本或特定指令的語音互動模式,讓科幻電影中虛構的情節(jié)有機會成真。
值得注意的是,VocalIQ技術不僅能應用在可穿戴裝置和數(shù)位家庭等領域,VocalIQ人工智慧軟體技術更鎖定汽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