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中央的核心部分仍留有神秘一面,科學家窮數十年亦未能完全破解其最后一種組成元素。日本一項最新研究宣稱破解了謎團,指該種不明元素可能就是硅(silicon),研究有助進一步了解地球的形成及起源。
過往研究認為,地核的85%成分是鐵,鎳則占約10%,但仍有5%成分不明。仙臺東北大學教授大谷榮治與其團隊,制造了鐵與鎳的合金,然后將之與硅混合,放到與地核相若的高壓和高溫環(huán)境。結果發(fā)現(xiàn),混合物與地球內核地震波數據吻合。大谷榮治表示,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確定硅的存在,亦不能排除有其他元素存在的可能。地核是一個固態(tài)球體,半徑約為1200公里,由于位置太深,不可能直接研究,科學家只能憑收集地震波數據,了解其結構。
英國劍橋大學雷德芬教授(Simon Redfern)高度評價有關研究,指它提供一扇窗戶,了解地球45億年前形成時的情況。他指,現(xiàn)時有兩種不同理論,第一種假設地球形成初期,地核中的氧氣是否非常少,即“運原狀態(tài)“(reducing conditions);如大谷的推論正確,即可證明地核旳含氧量比地球其他部分少。第二種理論認為地核氧氣豐富,如地核會吸收氧氣,包圍地核的地幔就會氧氣枯竭。雷德芬認為需要有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