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正搶攻亞洲石油市場,今年對亞洲出口量增加近四分之一,躍居亞洲油市第五大石油供應國,搖撼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稱霸的市場。
俄羅斯今年1-11月平均每天對亞洲出口石油130萬噸,年增23%,主要靠盧布貶值及新油管助威;在亞洲油市的占有率也由五年前4.7%,提高到7.3%,也顯示俄國力圖降低對歐洲石油市場的依賴。
中國與韓國從俄國進口石油量增加最快。由于俄國地近北亞,便于利用油輪及油管對中、韓輸油。
俄羅斯的另一優(yōu)勢是2014年中以來盧布對美元已貶值逾50%,壓低俄油的生產(chǎn)成本。
印度兩家國營石油公司正與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討論購買西伯利亞開采計畫的29%股份,如果成功也將使印度從俄國進口石油量大增。
能源角度公司首席石油分析師塞恩表示,“亞洲已成為石油出口國的必爭之地“。
OPEC各產(chǎn)油國也全力爭奪亞洲油市。今年伊拉克是亞洲油市的最大贏家,對亞洲出口量增加約25%,平均每天177萬桶,比去年增加36萬桶;其中對印度出口量增加三分之一,每天逾60萬桶,幾乎與對中國出口量相當。
沙烏地阿拉伯采取的“增產(chǎn)保市“策略成效有限。沙國1-11 月對亞洲石油出口量仍居各國之首,但僅增加2.7%,平均每天420萬桶,仍低于2013年時的每天459萬桶。
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今年對亞洲出口量減少3.7%,主因國內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