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部分地區(qū)都迎來了初雪,天氣也越發(fā)地冷了。對于人類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多穿衣服或者待在火爐旁邊讓自己暖暖的;而動物們就只能依賴自己的身體構(gòu)造,或者利用什么其他的資源讓自己不被凍成冰雕了。那么,那些毛茸茸或長著bling-bling鱗片的動物們是怎么過冬的呢?
用腳后跟走路
帝企鵝們進化出了特殊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他們經(jīng)常將自己的腳向后傾斜,這樣,它們的腳趾就不會接觸到冰啦!其實你可以自己試試這個動作,大部分人都很難在這個姿勢上維持平衡,不過帝企鵝有楔形的尾巴可以讓他們保持穩(wěn)定,而且,因為血液不會流經(jīng)他們尾部的羽毛,所以也不會流失熱量。
泡溫泉什么的最舒服了
如果你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搜索“日本獼猴”的話,你肯定不會忘記有一群粉色臉蛋萌萌噠的雪猴們在天然SPA里互相清潔身體的場景。這個就是溫泉啦!這些溫泉可是雪猴們在冬天居家旅行的必備場所喲~當然了,溫泉已經(jīng)是日本著名的標志性景點,吸引了很多游客來觀光,不過即使如此也絲毫沒有減少雪猴們每年的冬天泡溫泉的興致。
血糖水平UP!
一些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比如說在歐洲常見的蜥蜴什么的)都具備一種能力,可以增加他們體內(nèi)的血糖水平,這樣的話,血液才不會在寒冷的月份形成致命的冰晶而刺穿血管。而隨著溫度升高,血糖水平恢復正常。
愛斯基摩人的小雪屋?
差不多啦!旅鼠等小動物會刨出一些小雪坑,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隔絕的環(huán)境,就像愛斯基摩人的冰屋那樣。他們還會挖掘隧道,這樣,即使風再大,天再冷,天敵再兇殘,他們也可以很舒服地生存下來。
“抗凍”冬眠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阿拉斯加樹蛙等物種會進行更進一步的“冬眠”。他們的身體會在冬天“凍結(jié)”。這時,他們的所有生理功能(包括心腦功能)都會暫停,而體內(nèi)的血糖防止他們的細胞結(jié)冰脫水。根據(jù)這些科學家所言,這些樹蛙本質(zhì)上來說算是死了——知道春天來臨,溫度回升,這些樹蛙才會“復活”。
抱團取暖
問:如果你有一層溫暖的毛皮包裹著自己,還有什么比這個更暖呢?答案是找更多有暖融融的毛的人和你一起。帝企鵝就是這樣,會幾百只同伴一起嘎吱嘎吱地移動。他們知道并不是只有踢足球的時候才能擠在一起,他們知道抱團也可以讓他們一直暖暖的。于是……你就可以看到一大批穿著燕尾服的鳥就像擠地鐵一樣擠在一起慢慢的挪動(不過如果倒了一只肯定就像多米諾一樣咚咚咚全部撲街了哈哈哈)。研究還發(fā)現(xiàn),企鵝們并不是完全黏在一起,而只是輕微的接觸到,這樣的話,他們的羽毛就不會被壓住了。
一直飛不要停
對于某些鳥類,比如阿爾卑斯山雨燕來說,它們會一直朝溫暖的地方飛行。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雨燕可以在不休息的情況下連續(xù)飛行6個月。飛行時,它們靠空氣中的浮游生物(比如各種小蟲子、細菌或者空氣中的孢子什么的)果腹,而且不睡覺(對于這一點,科學家們之中仍存在爭議,有些人認為“它們肯定一直飛不用休息的啦!”,而另一部分科學家則覺得“口胡!怎么可能不休息!只不過它們會在滑翔的時候打盹什么的,然后拍翅膀的時候又醒過來了!”)。當他們回到開始飛行的位置時,它們就會在那里休息半年,為下個半年之旅養(yǎng)精蓄銳。
存貯脂肪(吃吃吃)
有一些動物會在夏天時吃的特別特別特別多,為將至的寒冬做好準備,存貯大量脂肪。比如說,有一種叫做脂尾倭狐猴的動物,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會在尾巴里面存貯茫茫多的脂肪君,甚至達到了它體重的40%那么多。
冷?我還是睡覺吧
不像其他冬眠的動物,南美黑熊有特殊的技巧在不影響體溫的前提下減緩新陳代謝。在冬天美美地睡上溫暖的一覺,還有什么比這更享受的呢?
那邊的家伙好像很暖的樣子,偷點溫度過來。
有些爬行動物進化出了特殊的過冬技巧,比如說大蜥蜴,懂得一種叫做“竊溫”的行為,可以從其他物種身上偷走他們的熱量。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可以進入海鳥的巢穴,這樣,當鳥在巢中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用鳥的體溫溫暖自己了。
依靠人類的幫助
無家可歸的喵星人該怎么過冬呢?他們一般會在車底蜷縮著,因為車底的引擎是個不錯的熱源(所以開車之前要檢查一下車底有沒有野生的喵星人哦)。還有一些更小的動物,會在冬天跑到人們的家中,享受免費的暖氣。
有隔熱毛皮,冰封萬里也不怕。
從家犬到野生狐貍,很多動物都通過長出厚毛來隔熱。相比科羅拉多麋鹿必須刮掉或者舔掉它們冬天的長毛,隔熱毛皮更容易在回暖的時候擺脫。
發(fā)抖
像人類一樣,有些小動物也會通過發(fā)抖來保持溫暖。而且這項技術(shù)也不是恒溫動物專利,蜜蜂這種冷血動物也會通過顫抖他們的肌肉并保持翅膀不動的方法來發(fā)抖變暖。
懶懶的什么都不想做,還是打盹吧。
與長期的冬眠相比,打盹每次的持續(xù)時間并沒有那么久,但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在冬天,一些鳥類會每天睡很久很久,以降低心率和新陳代謝速率存活下去。
肺部什么的,先歇著吧。
科學家們曾經(jīng)認為,天冷的時候,淡水龜會“嗖~”的一下陷入昏迷。但是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fā)(da)現(xiàn)(lian),這些爬行動物在冬天依然會有應激反應。其實他們并不是嬌弱到一到冬天就duang≈昏過去,而是會減緩他們的新陳代謝,并自我麻醉,關(guān)掉一些器官(器官還可以自己關(guān)……好神奇)直到溫度回升。